近年来,泗阳县坚持将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,不断夯实网格基层组织基础、健全网格管理制度机制、强化信息化科技支撑,探索打造“红黄蓝绿”四色网格工程,聚力构建县域社会治理泗阳模式,形成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,取得较为明显的治理成效。
一、深化“红网格”服务效能,构建党群共治新格局
一是强化党建引领。坚持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“双网融合”。着力把组织设置嵌入网格、职责任务落在网格、党员干部下沉网格、宣传教育覆盖网格。以党建为根,筑牢“红网格·好服务”的工作基础,会同县委组织部,先后两批选派300余名县直机关党员干部进网格担任楼栋长,编入网格党支部、楼栋党小组,开展小区党员“亮身份、亮承诺、亮成绩”三亮”行动。二是拓展志愿服务。先后成立“和事佬”“红马甲”“搭把手”等邻里型志愿服务队伍20余支、孵化成立志愿服务组织83家、设立党代表工作室5个,累计处理网格群众“急难愁”事项9700余项。三是优化民生响应。今年以来,大力推行“红色业委会”建设工作,着力破解无小区党支部、无业委会、无物业管理的“三无”老旧小区治理过程中的棘手难题。针对高频小微事件(如飞线充电、私搭乱建),鼓励群众在“云网格”微信群“随手拍”提交处置,实现问题线上提交、实时跟踪、限时办结。
二、升级“黄网格”风险防控体系,筑牢安全发展屏障
一是深化政企协同。常态化开展“法治护航进企业”活动,重点化解欠薪、非法集资等矛盾。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工作黄色网格,在全县推进安全生产管理网格化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以发展为先,厚植“黄网格·护安全”的工作底蕴。通过“范围定格、网格定人、人员定责”,建立了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网格化责任体系,查找、研判、预警、防范、处置、责任“六项机制”建设贯穿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,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。推动机关干部、共建单位、志愿组织、金融机构每月下沉“黄网格”,走访排查电商、企业、个体工商户以及养老机构、残疾人之家等安全生产情况,常态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定期开展“法律明白人”“三官一律”和金融课堂进企业宣讲活动,重点关注企业欠薪、个体断贷断供、粮食购销非法集资等突出问题,为企业提供合理缓冲建议,延续企业发展周期。二是强化专项整治。针对液化气钢瓶、烟花爆竹违规销售等问题,开展“黄网格百日攻坚行动”,建立“行业专家+网格员”联合排查机制,推行隐患整改“红黄牌”督办制度。重点时段开展“黄网格”三清专项排查行动,摸排人员密集型场所底数。
三、推进“蓝网格”融合治理,打造平安建设升级版
一是深化警网融合。依托“云网格”建设工作,打造警网融合共治新模式,以稳定为要,浓厚“蓝网格·保平安”的工作氛围。将现有警务责任区与全县931个网格对应,进一步优化警格和网格设置,合理配备社区民辅警、专兼职网格员,绘制“警网融合”力量配置图,实现网格和警格相互对应、有效对接。二是精准管控重点人群。依托“云网格”数据平台,分类实施“心理干预+就业帮扶+家庭关爱”组合措施。充分发挥政法条线信息枢纽和统筹协调作用,释放“警察蓝”“检察蓝”“执法蓝”“网格蓝”等实战效能,动态管理研判各类风险重要敏感信息,分析风险形势,合力处置潜在风险,精准提供社会救助和转介服务,杜绝道德失范事件发生。三是提升部门协同水平。建好警网最小平安单元,依托“云网格”双网叠加优势,因地制宜打造“警网融合”工作站,常驻轮驻“三官一律”、社区干部、调解专员等,坐诊问诊群众难题。
四、聚力“绿网格”精准治理,实现和谐目标长效化
一是健全机制,完善制度建设。制定下发《泗阳县创建“八无”网格考评办法》,重点聚焦无访、无诉、无毒、无重大案件(事件)、无新增违法犯罪人员、无道德失范事件、无网络诈骗、无邪教为目标的“八无”网格创建,成功入选“第二届宿迁市政法领域十大改革创新项目”提名奖。二是协同联动,推动风险防线前移。为深入推进“八无”创建工作走深走实,今年以来,县委政法委统筹调度公安司法、卫健民政、教育未保等部门,全领域多层次开展涉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专项行动,整治纹身机构、售卖电子烟弹网店实体店、台球网吧旅馆等场所,大力打击违法活动,真正做到防范在先、发现在早、处置在小。三是智慧升级,提高信息化水平。切实发挥“智治”融合技术工具作用,聚焦实用性和高效性,深入运用“众智网格”数字管理系统,建成泗阳首个智慧社区,精准归集小区居民、车辆等基础信息,实现数据“一次采集、多方共享”。